前言:什么是数字花园?
问:什么是数字花园?
答:数字花园是 PKM 的一种理念,是借由数字工具构建的由信息数据组成的信息组织。强调通过持续性的学习和输入来构建一个可生长的个人知识生态。顾名思义,就像花园一样需要维护更新。
不同的数据是不同属性的花儿,如红色的玫瑰、黄色的月季。花朵当然会有一个生长的状态,有些花儿还是一颗土壤里的种子,有的已经发芽,有的成熟了,有的却枯萎了。 我们把观点(想法)当成种子,种进花园里,对这颗种子浇水施肥(完善观点或想法),它的状态就会改变,由种子到发芽再到成熟,这样一朵花就长成了。
问:同其他类型的 PKM 方案相比,数字花园有什么特点?
答:相比于 第二大脑,数字花园的知识单元(颗粒度)更大,观点间的联系更紧密,意味着更高的思维连续性;相比于博客,数字花园更加注重观点间的联系,观点间是互联的而不是孤立的。
数字花园 | 第二大脑 | 博客 | |
---|---|---|---|
知识单元 | 一组观点 | 单个观点 | 一组观点 |
文件间联系(用于检索) | 紧密 | 松散 | 松散 |
观点间联系(用于思考) | 紧密 | 紧密 | 松散 |
优势 | 思维连贯性,重点在于写的过程,而不是写的结果 | 同左 | 知识提炼,重点在于某个主题的知识汇总,类似于知识花园中一个花圃的花朵 |
劣势 | 相对平衡 | 检索困难 | 难以细分 |
颗粒度比较
- 第二大脑通过 PARA(Projects,Areas,Resources,Archives) 来进行颗粒度划分,聚焦的是关注度,其缺点一在于容易对 Projects 这个关注度最高的分类投入更高的关注,而忽视其他几种知识类型;二在于当项目逐渐臃肿后难以进行文件管理和笔记检索。
- 博客的内容量是有限的,更适合做中小规模的知识提炼,一篇博客和另一篇博客间的联系是松散的,一般通过标签来进行联系,并且难以检索。
- 数字花园可以根据花圃来划分(同类型观点),也可以根据花朵来划分(单一观点),因为一个观点包含了一串信息和笔记,所以知识单元相较于单笔记为小,相较于 PARA 类型的文件划分为大。
怎样构建一个数字花园?
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朵花: 花朵:一朵花意味着一个观点,一个想法,类似于工作流。 - 入口:应当有一个入口,通过这个入口我们可以进入这个想法,可以标记这朵花的状态。 - 状态:花朵的成熟度,即一个知识点及其所联系分支的状态 - 种子:空链接,未萌芽的想法 - 发芽: - 成熟: - 枯萎:已经过时,但仍保存在库中 花圃:同一类型的花的聚合,是一种检索粒度
打个比方,我们现在在读《三体》,我们希望做些阅读笔记,我们就有了一个 ” 三体读书笔记 ” 的想法,这个想法的入口应该聚合多条笔记,可以按照章节分类。最终呈现效果如下:
三体读书笔记(入口)
第一章:
- 笔记 1(链接 1)
- 笔记 2(链接 2)
第二章:
- 笔记 3
怎样在数字花园中进行检索
观点入口
总结
不同的知识管理体系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:
- 第二大脑就像内存,速度快,面对中小规模的信息量时显得游刃有余;
- 博客围绕主题建立,类似于科举文章,有内容限制,不好自由发挥,但修剪过的盆景漂亮养眼,适合知识精炼;
- 数字花园更加注重观点间的联系和更大的自由度,缺点则是容易迷失于花园之间,不知身在何处,对信息的检索也更加依靠自己的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