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义
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通过评估证据、逻辑和论证来形成判断的思维方式。它强调区分事实与观点,评估信息来源的可靠性,并要求论点、论据和结论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链条。费舍尔(Fisher, 2001)将其定义为 ” 有目的的反思性判断 “。
核心特点
- 证据权重:能够区分事实与观点,并评估信息来源的可靠性。
- 逻辑结构:要求论点、论据和结论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链条。
- 反思性判断:对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反思和判断。
分类
- 弱批判性思维:用于维护自身观点,可能存在偏见。
- 强批判性思维:公正地评估所有观点,包括自己的观点。
应用
- 学术研究:评估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。
- 决策制定:在商业和个人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策。
- 问题解决: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。
- 信息评估:评估新闻、文章和其他信息的可靠性。
优缺点
- 优点:
- 提高决策质量
- 增强问题解决能力
- 减少偏见和错误
- 缺点:
- 耗时
- 需要大量的知识和技能
- 可能导致犹豫不决
相关概念
- 论证图(Argument Map): 一种用于可视化论证结构的工具,通过 ” 支持 ” 和 ” 反驳 ” 箭头连接主张与证据,暴露逻辑漏洞。
- SWOT分析: 一种战略规划工具,用于评估组织的优势、劣势、机会和威胁。但缺乏逻辑链条展示,易沦为观点堆砌。
案例(可选)
- 墨尔本大学研究:研究显示,使用论证图的学生,论文逻辑错误减少 55%(《Educational Psychology》, 2022)。
参考资料
- Fisher, A. (2001). Critical Thinking: An Introduction.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
- Educational Psychology. (2022). 墨尔本大学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