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学基础
摘要: 本笔记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定义、核心假设、关键概念(如稀缺性、机会成本、供求关系)以及主要分支(微观与宏观),是理解 0700政治经济 中经济维度的基石。
1. 经济学的定义 (Definition)
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其 稀缺资源 的学科。它关注个体、企业和政府如何做出 选择,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配置。
核心问题: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如何有效地生产、分配和消费商品与服务?
2. 核心假设与原则 (Core Assumptions & Principles)
- 稀缺性 (Scarcity):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。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,可用于满足这些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。
- 选择 (Choice) 与 权衡 (Trade-offs): 由于稀缺性,人们必须做出选择,而任何选择都意味着放弃其他可能性(权衡)。
- 机会成本 (Opportunity Cost):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的价值。这是理解决策制定的关键概念。
- 理性人假设 (Rationality Assumption): 经济学通常假设个体是理性的,会系统性地、有目的地做能实现其目标的最优决策。(注意:行为经济学 对此提出了挑战)
- 激励 (Incentives) 的重要性: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。理解激励机制是分析市场行为和政策效果的关键。
- 边际分析 (Marginal Analysis): 理性决策者通过比较 边际收益 和 边际成本 来做出最优决策。
3. 关键概念 (Key Concepts)
- 供给 (Supply) 与 需求 (Demand): 决定市场价格和产量的核心力量。供求关系 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。
- 市场 (Market): 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决定商品或服务价格与数量的机制或场所。
- 效率 (Efficiency): 社会从其稀缺资源中获得最大利益的状态(生产效率、配置效率)。
- 公平 (Equity): 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状态。效率与公平之间往往存在权衡。
- 市场失灵 (Market Failure): 市场本身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(如 外部性、公共物品)。
- 通货膨胀 (Inflation) 与 失业 (Unemployment):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两大核心问题。
4. 主要分支 (Main Branches)
- 微观经济学 (Microeconomics): 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,以及它们在特定市场上的相互作用。关注个体市场、价格决定、消费者行为、企业理论等。
- 宏观经济学 (Macroeconomics): 研究整体经济现象,包括通货膨胀、失业、经济增长、货币政策、财政政策等。
5. 与政治经济学的关联 (Relation to Political Economy)
经济学基础为理解 0700政治经济 提供了分析工具和核心概念。政治经济学进一步探讨:
- 权力 (Power) 如何影响经济决策和资源分配。
- 制度 (Institutions)(如法律、规则、规范)如何塑造经济行为和结果。
- 政治目标(如选举、国家利益)如何与经济政策相互作用。
- 经济因素(如 不平等 (Inequality)、全球化 (Globalization))如何引发政治后果。
下一步探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