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
优化版本:我对赢学的一些总结与思考
首先定义一下什么是赢,为什么要赢?
赢首先是一套叙事而非数理逻辑的标准,动物有着趋利避害的动物性,这是慕强的根源,为的是个体或者种群的延续。
在动物界,何者为强的定义很清晰明了:生者强、死者弱;肌肉强劲者强、肌肉疲敝者弱;年轻健壮者强,年老体衰者弱。
但在人类通过组织和工具建立了更高级的社会关系后,对于何者为强的定义就不再那么泾渭分明了:年轻力壮的不一定强,有头脑的不一定强,有钱的不一定强,甚至有权的也不一定强。
慕强是人的动物本性,比较是优越感、幸福感的来源。所以赢是必需品。
同时赢也是组织集体的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手段,君不见汉军攻略西域、蒙古西征都是一小撮精锐本部带领一大群仆从军?仆从军们为什么会具有战斗力?仅从恐惧方面是解释不通的,那是因为他们想赢,他们预期能赢,赢了自有利益。所以赢也是凝结核。
赢学的分类及演变
现在网上把赢学总结为 ” 绩效赢学 ” 和 ” 日耳蛮赢学(虚空赢学)“。
绩效赢学
绩效赢学指的是 ” 我能赢是因为某某某 ”,通过客观世界来锚定合理性。
这套逻辑建立在 ” 客观世界我能赢 ” 的基础上,好处是难以打破,” 我在赢 ” 因为 ” 我客观世界确实赢了 “,想论证 ” 你没赢 ” 得先论证 ” 你客观世界没有赢 ”;
而坏处在于:客观世界是物质的,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你能赢是因为 ” 天时、地利、人和 “,那么如果别人掌握了 ” 天时、地利、人和 “,那么别人也能赢。你能赢所以你也同样也能输。
虚空赢学
如果绩效赢不了,但是我想赢。或者说即使绩效赢得了,但我想永远赢。那么该怎么办?
绩效赢学与现实锚定,它不可能永远赢。所以此时要提供一种能够不与现实锚定的方法来保证我永远赢,此时就是 ” 闭环赢学 ” 大展身手的时候。
闭环赢学的核心在于 ” 因为某某所以赢 ” 的 ” 因为 ” 不再以现实锚定,变成了 ” 因为赢所以赢 ”。
怎么实现呢?要知道世界终究是物质的,现实碰壁还能赢吗?答案是能,因为 ” 现实碰壁 ” 是一种叙事,只要把失败解释成成功、丧事喜办,就不会碰壁。本质是把现实锚定替换成想象锚定,在想象的亚空间里,有太多不可证伪的东西,只要你掌握释经权,就拥有对赢的定义权。
赢是必需品,赢是凝结核,赢,就是最大的利益。” 天下熙熙皆为赢来,天下往往皆为赢往 “,通过 ” 赢 ” 来构建共同体是屡试不爽的手段。
在东方赢学如何体现?绩效为主 + 虚空为辅
想一想为什么是光复 ” 汉唐 ” 而不是 ” 后汉后唐 “?在儒家叙事中 ” 文治武功 ” 就是赢学 KPI,汉武帝穷兵黩武民不聊生,但汉武帝的武功彪炳千古,锚定的是客观世界中的领土和战绩,所以汉武是 KPI 标杆。
为什么汉人亡国后总能起复?为什么总有人竖起 ” 兴汉 ” 的大旗?逻辑链条是这样: ” 我是汉人,我想赢,汉人赢过很多次,汉人可以赢 ”。
” 我们赢过 ” 这是绩效赢学,当然还有虚空赢学:因为我是华夏、你是夷狄,所以我赢。为什么这种虚空赢学能够奏效?因为华夷之辩事实上开启了朴素的民族主义启蒙,而自我优越、本民族优越是人类的本能。
同理为什么蒙古人现在还在家里挂成吉思汗画像?部分满族人为什么还以 ” 旗人 ” 自居?因为他们赢过,他们还想赢(或者通过赢来构建自我认同)。而没赢或者绩效低的那些 ” 匈奴、鲜卑、羯、羌、氐 “,而今安在?
在西方赢学如何体现?虚空为主 + 现实为辅
西方不讲 ” 吊民伐罪 “,不讲 ” 以有道伐无道 “。但想要凝聚人心必须要有一个论点,去回答 ” 为何而战 ” 这类问题。
在二战之前,西方采取的方案是 ” 绩效赢学为主 + 虚空赢学为辅 “,因为西方大航海和殖民扩张的成功,西方在现实里创建了巨大的功业,他们赢了。他们要论证自己为什么能赢并且永远能赢下去,怎么做呢?他们找到了两个切入点,一是血统、二是宗教。他们通过理论来解释现实,又通过现实去论证理论。
具体来说:” 为什么我们西方能赢?因为我们西方血统高贵,虔信基督 ”,” 因为我们西方血统高贵、虔信基督,所以我们能赢 。不信?看看我们创建了多么伟大的功业 !”
这两个回答互为表里,互相论证,缺点是闭了但没完全闭。
那么为什么是血统和宗教?因为历史原因,西方存在着庞大的贵族势力和宗教势力,不是他们能是谁?
为什么时间截至二战前?因为二战时这种 ” 绩效赢学为主 ” 的方式 赢不了下去了。先发国家已经把殖民地划分完了,后发国家赢不了,只能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