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片盒笔记法实施工作流 📝
一、信息收集与输入
- 收集来源:
- 阅读书籍、文章 📖
- 观看视频、讲座 🎬
- 参与讨论、会议 🗣️
- 个人思考、实践 🤔
- 记录方式:
- 闪念笔记(Flashing Notes):快速记录想法、灵感,无需过多整理,重点在于捕捉。
- 闪念笔记入口:☁️行云(闪念笔记)
- 文献笔记(Literature Notes):阅读材料时,记录关键信息、引言和自己的理解,务必注明出处。
- 文献笔记入口:🌞日新(行动记录)
- 闪念笔记(Flashing Notes):快速记录想法、灵感,无需过多整理,重点在于捕捉。
👉知识获取
二、笔记转化与生成
- 永久笔记(Permanent Notes):
- 基于临时笔记和文献笔记,用自己的话提炼核心观点,形成独立的、原子化的知识单元。
- 每张永久笔记只包含一个核心思想。
- 使用清晰、简洁的语言,确保未来自己或他人能够理解。
- 编号系统(命名系统):
- 第一条笔记的地址为数字 1。如果你想添加一个与第一条笔记无关的笔记,那么将新笔记的地址设为数字 2。如果你想写一条与笔记 1 有关的新笔记,那么你应该以笔记 1 为起点产生一条分支,此时新笔记的地址被设为 1a。如果还有一条与笔记 1 相关而与笔记 1a 关系不大的笔记,那么这条新笔记的地址应该被设为 1b。如果你想对笔记 1a 进行补充或评论,那么你应该创建一个地址为 1a1 的笔记。所以,简而言之,当你继续一个思路时,新笔记地址的应该在旧笔记的的地址最后一位上递增,比如从 1a 递增到 1b;当你想扩充或评论一条笔记时,那么你应该在该笔记的地址后添加一个新的字符,比如从 1a 到 1a1。要实现这样的编号系统,你需要交替使用数字的字母
- 👉文件命名规范(参考)
- 目的:建立笔记之间的逻辑关系,方便检索和浏览。
- 工具:可以使用 Obsidian 的自动编号插件,或手动维护。 🛠️
三、笔记连接与组织
- 创建链接:
- 在每张永久笔记中,链接到相关的其他笔记。 🔗
- 链接可以是概念上的关联、逻辑上的推导、实践上的应用等。
- 避免过度链接,保持链接的质量和相关性。
- 建立索引:
- 创建索引笔记,作为卡片盒的入口。 🗂️
- ==本库使用 PARA 笔记组织法的领域作为索引入口,例如 0800知识管理==
- 索引笔记可以按照主题、领域、项目等进行分类。
- 定期回顾和更新索引笔记,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。
- 创建索引笔记,作为卡片盒的入口。 🗂️
- 使用标签:
- 为每张永久笔记添加标签,方便分类和检索。 🏷️
- 标签可以按照 PARA 方法论、卡片盒分类、个人兴趣等进行设置。
- 保持标签体系的一致性和规范性。
四、笔记回顾与迭代
- 定期回顾:
- 定期浏览卡片盒,回顾已有的笔记。 ♻️
- 回顾的频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,例如每周、每月、每季度。
- 发现连接:
- 在回顾过程中,发现新的连接和关系。 💡
- 将新的连接添加到相应的笔记中。
- 更新迭代:
- 根据新的理解和思考,更新已有的笔记。
- 删除过时或错误的笔记。 🗑️
- 不断完善和优化卡片盒,使其成为一个动态的、不断进化的知识体系。
五、实践与应用
- 项目支持:
- 将卡片盒中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。 🚀
- 在项目中发现新的问题和挑战,反过来促进卡片盒的完善。
- 写作输出:
- 利用卡片盒中的知识进行写作。 ✍️
- 卡片盒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库和灵感来源。
- 知识分享:
- 将卡片盒中的知识分享给他人。 🤝
- 通过分享,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,并获得反馈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