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父亲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,不善思考、人云亦云。

争执的起因来源于一个建议——我的父亲对我工作生活的建议。

我认为那不是一个好建议,但重点不在于此,在他提出建议、我尚且不清楚完整的建议之时,就已经下了 ” 这是个蠢主意 ” 的判断。

重点在于:我清楚的知道他提出建议是出于好心,而我的处理方式却让因为关心我而提出建议的父亲难过;而导致这一切的我,也因为我的行为导致父亲难过而难过。

这一切本不该如此。

我能够体会他对我的担心、能够体会他的好心。他想对我好,我爱我的父亲,自然也不想叫他难过。事情本该如此简单,是什么教事情偏离轨道?

和父亲发生了争执,固然是因为我觉得他没有道理,但更多的是我莫名的优越感在作祟。

我下意识不想接受父亲的建议,并非他给出的建议一定没有道理,而是潜意识里我已经下了判断,即使他的建议是有益的,我也会吹毛求疵,也许是说教让人心烦?或者是我对他认识浅薄的印象?即使找更多利益,这也是我的过错。

在争执的过程中看到他紧锁的眉头,我也觉得难受,但面子让我倒不了歉,反而用数据、用道理、力图证明我的行为正确,只能在事后说些软和话来找补,期望缓和一下他的心情。

何谓事与愿违?我希望他好受、他希望我好受;结果确是他难受我也难受,岂非是事与愿违?

既然我认为他讲不出什么道理,何必以道理做筏来迫使他让步?他的心是好的,而这种好心我也能感受得到,我不一定要遵循他的建议,但我可以耐心的倾听,而不是用不屑一顾的语气让氛围僵化。假如他的建议确实没有道理,我的目的也是拒绝建议而不是拒绝他的好心。

认清本质,不要让一些莫名的东西掩盖了本心。